日暮伯劳飛,風吹烏桕樹。
關鍵詞
自然觀察、讀書、播客、焦慮
自然觀察
You don’t go to heaven when you die. You go to heaven when you’re born.
—— Jim Lovell(宇航員)
從 4 月份開始觀鳥,我發覺自然觀察是對周遭世界的一種完全嶄新的解構。當我把眼光轉向自然,發現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如此美麗,令我震驚。對於一隻鳥或一棵植物,語言、圖像和視頻,分別是對它們的一種解構。然而語言的解構造成了 90% 的信息衰減和歪曲,圖像和視頻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信息衰減,而我居然隔著這層解構,生活了 36 年。
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”,“兩個黃鶯鳴翠柳”,“鴻雁,向南飛”,“燕雀安知鴻鹄之志”
這些文字我無比熟悉,但是字面之下,什麼是黃鶯,什麼是鴻雁,它們長什麼樣,我卻非但不知道,甚至從沒有去想過。
這是黃鶯
鴻雁
這半年時間,我從只認識鴿子,到親眼看到烏鴉、伯勞,再到銅藍鶲、灰喉噪鶥;從只認識梧桐、白楊,到熟悉烏桕、綠絨蒿。開啟了前所未有發現自然的狂喜之旅。
有人說,You only see what you know(你只能看到你認識的東西),誠不我欺也,當我認識伯勞之後,幾乎每週都能看到伯勞,於我而言,它才真正的存在。
讀書
總共讀完了 20 來本書,讀了一點的 15 本左右。
《小林一茶俳句集》
So this world of dew
Is a world of dew
And yet, and yet
我知這世界
如露水般短暫
然而,然而
《峽河西流去》
再卑微的骨子裡,也有江河
《我該走了嗎》
剛讀完這部小說,就聽說作者的第二個兒子也自殺了。對於這位天才的華裔女作家來說,人生的苦難又何嘗少一分。
《大宋病人》
滿紙荒唐,卻是史實。
一個痴人,精神病者,卻能定一國之命,何其荒誕。
然自認為用一些簡單的陰陽框架就能全知全能、包羅萬有的儒家、道家、醫家,哪知局限性才是現代科學之根基。
由此帶來的返祖(祖上已全知全能,只需闡釋和奉行),必將走向誤國誤人的下墜螺旋。
《世界上為什麼要有圖書館》
如果有一天,我的野心超越了我的同情心,我就失去了靈魂。
《杜甫傳》
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人生,都是這麼活過來的,普通人又有何怨?
《九詩心》
那些偉大的詩人:司馬遷、李陵、陶淵明,曹丕,杜甫、文天祥,李清照,在遭遇王朝的急速下墜,被拋到無望而粗糙的生活之中後,他們如何存在。
《魚不存在》
魚不存在,混亂是世界唯一的主導。
自然界中無飛躍。
“由此觀之,生命如此壯麗恢弘。” ——《物種起源》
播客
今年我聽了 245 天,194 小時的播客,真沒想到。這些播客節目給我抚慰,帶來激勵,拓展邊界,帶來啟發。聽了太多,無法一一述記,挑選幾個印象深刻的吧。
《全世界都在下雨》
行動是對抗焦慮的良藥。
《對話高利明》
2030 年的中國,有 4 億人讀過大學,這是最大的趨勢
《跳進兔子洞關於健美與科技》
沒有一個參加比賽的健美的人不打睾酮,而這個藥只有一次和無數次,直到不可挽回。
焦慮
這一年讀書大為減少,是因為壓不住的焦慮。
全世界都在下雨,各種常識被打破,加速下墜。
還好,在寫下這些文字的當下,我仍沒有放棄抵抗。
言論
如此觀之,生命如此壯麗恢弘。
—— 達爾文
我在 5 歲的時候就知道人生無意義,我對抗的方式是把自己抽離出來,投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去,是自己不至於陷入抑鬱和絕望之中。
—— 伍迪艾倫
2025
希望上帝指我一個擁有野蠻身軀的路,讓我有力認識更多的鳥類和植物。
2024,我沒有棄療,2025,也不會。